light mode dark mode

乡村园林绿化设计案例:如何打造兼具美观与乡土特色的景观?

作者: 网络汇总编辑 | 更新日期: 2025-08-21

在乡村搞绿化设计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种点花花草草"。可真要落地时才发现,光靠种花远远不够。既要让环境变美,又要留住乡愁,还得考虑实用性,这确实是个需要动脑筋的事。

先说材料选择。很多设计师喜欢从城里运景观石、铺草坪,但运输成本高不说,还容易显得生硬。我们村在改造时就地取材,用老宅拆下的青石板铺路,把废弃的陶缸改造成花盆,连田埂边的野草都成了点缀。这种"旧物新用"的方式,既省钱又带着浓浓的烟火气。

植物搭配也很有讲究。不是所有观赏性强的品种都适合乡村。我们在村口栽了两排香樟,既能遮阴又不会招虫;菜地边种上紫藤,花开时节蜜蜂嗡嗡叫,比人工喷香水自然多了。特别注意保留了一些老树,比如村西头那棵百年槐树,树冠能罩住半个晒谷场,夏天乘凉的人多得数不清。

空间布局要接地气。城里公园那种规整的回字形步道,在村里反而不适用。我们把原来的土路拓宽成1.5米宽的碎石道,既方便村民推车,又能错车。在转角处留出空地,摆上几条长凳,成了大爷大妈晒太阳聊天的好去处。水塘边不做硬质护坡,让芦苇和菖蒲自然生长,偶尔还能看见野鸭子游过。

说到乡土特色,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。村史馆前的石磨盘改造成花坛,废弃的竹编筛子挂在墙头,连老屋门楣上剥落的彩绘都在新墙上复刻。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,比任何装饰画都更有故事感。

最后说个有意思的发现:当景观设计真正融入生活场景时,村民反而更愿意维护。谁家院墙外的月季开得旺,邻居路过都要夸几句;孩子们在爬满凌霄花的篱笆下玩捉迷藏,比在水泥地上跑着有趣多了。这样的乡村景观,才算真正活起来了。


热门推荐